等級分類說明

在 TITAN Cattery,我們會明確標示每一隻小貓的等級,這並非因為健康或外型有缺陷,而是根據國際賽事的標準進行評估。

舉例來說,有些人偏好圓眼睛,但在比賽中,評審更青睞橢圓眼型。這類標準屬於制度化的判準,而非主觀喜好。因此,我們不是用自己的偏好來劃分等級,而是透過一套明確而公開的制度,讓飼主能更清楚地挑選到符合需求與喜好的緬因貓。

我們所採用的分級制度如下:

  • 家庭伴侶級
  • 賽場表現級
  • 明星比賽級

每一級別都會清楚說明判斷依據與差異,這不只是對飼主的尊重,也能有效避免市場上「以為買的是比賽級,實際卻是寵物級」這類令人遺憾的情況。我們相信,透明,是對每位準飼主的基本誠意。

無論等級如何健康保固都是一致的,你可以依據喜好與需求對照圖表,找到屬於你的緬因貓。

主要由這幾個標準來區分

頭部:頭型(髖骨寬度、嘴套大小、額頭飽滿度、側臉有無斷點)、眼睛(太圓、太斜)、耳朵(太尖、捨利毛太少、寬度不對)

身體:體型(不夠大、胸不夠厚實、前腿太開)、脖子、尾巴(沒有與身體同長)

毛髮:並不是顏色來區分,而是毛量多寡、夠不夠蓬鬆

整體均勻度:整體要符合比例,不會出現頭大身體小的情況

歷年國際賽事冠軍貓咪

📸 這是來自國際協會認證的冠軍緬因貓照片。

你或許會發現牠的外觀,和你在市面上看到、甚至偏好的「俄羅斯凶狠臉版 」緬因貓,其實有不小的差別。

這就是我們一直希望傳達的觀念:

🏆 明星比賽級 ≠ 一定比較漂亮

比賽級的評分,是根據國際品種標準來進行的,重視的是:

  • 顱骨與耳位的比例

  • 頭型、下巴、口套的結構

  • 體型骨架的密度與協調性

  • 神韻、毛質、整體平衡度

這些與大眾審美不一定完全重疊
有些人喜歡圓臉、有些人喜歡大眼可愛感,而賽場評分的「標準」,只是用來衡量是否達到繁育目標的基準點。

更重要的是,即便符合外觀標準,真正要能在比賽中得分,還要經過後天訓練與引導
評審會觀察貓咪與人的互動度、觸摸反應、適應力與台風,這些都不是天生的,而是花時間陪牠練出來的。

💡 所以我們希望家長理解:
明星比賽級不代表牠最漂亮,也不代表牠最適合你。
牠只是在某個標準框架下的優等生,而真正能陪你一輩子的,是個性合拍、互動穩定、健康無虞的那一隻。

常見等級問題

1.為什麼你們要把貓分等級?貓不是每一隻都一樣可愛嗎?

在 TITAN,我們不以主觀喜好評斷貓咪的價值,而是依據國際品種標準,建立一套透明且可溝通的分級制度,協助家長清楚理解每隻小貓的外觀條件、血統來源與育種潛力

我們將小貓分為三個層級:

🏡 家庭伴侶級(Pet Class)

🧬 血統育成級(Breed Class)

🏆 賽場比賽級(Show Class)

這並不是價值排序,而是對品項與用途的誠實標示。
有些家長偏好圓眼圓臉、有些追求極致標準,而我們所做的,是將每隻小貓的條件如實公開,讓選擇不再依靠推銷,而是依據。

比起在小貓還在幼齡、五官尚未穩定時,就用模糊話術對不懂品項的消費者說「以後會很漂亮」、大力推銷,我們更傾向開誠布公地說明每一隻貓的實際條件與潛力。這不只是對家長的尊重,也能幫助更多人認識緬因貓的外觀差異與標準判斷方式。

此外,實際上市場上大多數消費者偏好的樣貌,與賽場評分標準並不相同。所以我們不會說「只有比賽級才是最好的貓」—賽場比賽級貓只是擁有更接近評分標準的比例與條件,但是否適合每個家庭,仍需視飼主偏好與生活環境而定。
賽級貓價格較高,並不是因為「比較高級」,而是因為要繁育出能夠上場比賽甚至得獎的個體,需要投入更多時間、成本與篩選。

因此我們會在小貓滿 3 個月齡、完成基礎疫苗後統一開放挑選。這個時間點,小貓的頭型、體型、毛量與神韻已經初步定型,家長更容易判斷哪一隻真正適合自己。

我們之所以採用這樣的制度,是為了避免「付出比賽級價格,卻帶回家庭級品項」這樣令人遺憾的誤解,同時讓每位家長都能根據資訊做出有信心的選擇。

💡 我們深知,每一隻小貓都是獨一無二的生命。
我們所分級的,是對品種標準的客觀描述,不是對生命價值的排序。

2.你們的等級是不是一種商業分級?是不是只是為了賣更高價的貓?

我們的分級制度並不是單純的商業定價工具,而是對品種標準、外觀條件與繁育潛力的客觀分類。

🔍 「商業分級」常見的誤解:

坊間有些所謂的「商業分級」,是為了提高定價而包裝貓咪等級,例如用模糊詞彙(特選、極品、限量等)強化商品感,卻沒有明確標準或可對照依據

而 TITAN 採取的分級制度,有清楚的依據與目的:

  • 依照國際品種標準(如 WCF/CFA/TICA 對緬因貓的骨架、頭型、耳位、比例等)做為分類基礎

  • 幫助家長了解每隻貓咪外觀條件、是否適合進入比賽或育種體系

  • 協助家長做出有依據的選擇,不是依靠推銷話術或感覺下單

🛡️ 我們的原則:

  • 所有等級的貓咪都享有相同的健康保固與售後照護

  • 所有等級的貓皆不開放繁育權,避免貓咪被用作無節制的繁殖工具

  • 價格差異來自培育成本、外觀條件與未來潛力的差異,而非單純標籤包裝

💡 我們相信透明比美化更重要,標準比話術更有力量。

這不是讓貓「更好賣」,而是讓家長買得更安心,也讓真正追求品種品質與比賽目標的飼主,能夠更有標準的選擇。

3.你們說的「家庭伴侶級」是不是代表這隻貓有缺陷?

不是。TITAN Cattery 的分級制度,並不是「商業分級」或「品質好壞的排序」,而是依據國際品種標準進行的品項分類。

我們的家庭伴侶級(Pet Class)指的是:這隻貓的外觀條件雖然不完全符合比賽評分標準(例如耳位略低、眼型偏圓、毛量較輕等),但牠在健康、個性、互動性、育成品質上依然完全達標,是一隻非常適合陪伴家庭、擁有完整健康保固與訓練基礎的小貓。

🐾 換句話說:

  • 家庭伴侶級 ≠ 有缺陷

  • 家庭伴侶級 ≠ 養得比較差

  • 而是代表牠不是為了比賽或育種而挑選出來的品項,而是為了讓家庭擁有一隻健康、穩定、可愛的陪伴貓。

💡 我們知道市面上有些繁殖場會用模糊的「商業分級」話術混淆視聽,但在 TITAN,每一隻貓的品項分級都有清楚依據、對應的說明標準、與公開透明的挑選機會。我們不會用「行銷詞」掩蓋事實。

4.賽場比賽級是不是比較聰明?或比較親人?一定會得名嗎?

不一定。
「賽場比賽級」是根據外觀、比例、骨架等客觀條件,評估是否符合國際品種標準,例如:頭型結構、耳位角度、骨架密度與整體比例協調性等。但這個分類與貓咪的聰明程度或親人程度無直接關係

🧠 親人、聰明,取決於什麼?

  • 個體天性(遺傳性格)

  • 幼年時期的社會化訓練(TITAN 從小開始引導)

  • 飼主的互動方式與環境刺激

所以無論是家庭伴侶級還是賽場比賽級,只要從小進行良好的引導與陪伴,都可以成為穩定、親人的家庭成員。

🏆 那比賽級會保證得名嗎?

不會。我們保證的是「具備參賽資格與條件」,但比賽名次牽涉到:

  • 當天參賽其他貓的條件

  • 評審喜好與風格

  • 當下貓咪的狀態(如緊張、脫毛、互動度)

就像人類比賽一樣,能參賽與得獎是兩回事,但會被選為比賽級,代表牠在「品種表現」上確實具備高度潛力。

💡 無論是哪一個等級,真正影響陪伴品質的,不是分級,而是每天與牠一起生活的你。
我們從小進行社會化訓練,就是希望每一隻貓咪都能平穩適應家庭生活、建立與人的信任感,這才是最終的目的。

5.為什麼同一胎的小貓,價格差異會這麼大?

即使是同胎出生的幼貓,每一隻在外觀條件、骨架比例與品種展現程度上都有可能存在差異。緬因貓屬於結構型評分品種,我們依據國際標準進行品項評估,評估重點包含:

  • 耳位與耳型

  • 顱骨比例與口套長寬

  • 下巴結構與鼻線延伸

  • 體型骨架密度與尾長

  • 毛量、毛質與紋路

  • 眼型與神韻、整體協調度

這些條件會決定一隻貓是否更貼近「比賽等級」的標準,或是否具備進一步育種的潛力。

🐾 舉例來說:

同一胎中,一隻小貓耳位偏低、鼻線偏短,雖然外型可愛,個性也很好,但在結構上不具備比賽評級條件,因此會被歸為「家庭伴侶級」。
另一隻在整體比例、骨架條件與神韻上更接近標準,則會被評估為「比賽級」,價格自然不同。

這並不代表某些貓「比較好」,而是反映出牠們在外觀與繁育用途上的差異,也幫助家長找到真正適合自己的個體。

🎨 額外影響價格的因素:毛色稀有度

在同一等級內,不同毛色也會造成價格差異。
例如緬因貓中的 12色 屬於極稀有品系,即使父母皆為 12 色,也不一定能成功遺傳。這類毛色具高度稀缺性與辨識度,因此會有價格上的差異。

💡 TITAN Cattery 的分級制度與價格架構,不是用來製造差距感,而是希望讓每位家長都能清楚理解每一筆價格背後的標準與依據,而非僅憑外表定價或業者主觀推銷。

我們希望讓選擇建立在資訊清楚、價值對齊的基礎上,這才是對生命負責的開始。

6.等級會不會長大就變了?會「掉級」或「升級」嗎?

我們知道這是許多家長最在意的問題,因為沒有人希望花了比賽級的價格,結果帶回一隻「掉級」的小貓。TITAN Cattery 也正是因為意識到這件事的重要性,才堅持在小貓滿 3 個月後才進行分級與開放挑選

🧬 為什麼是「滿 3 個月」?

  • 在 12 週齡前,緬因貓的外觀條件(如耳位、顱骨比例、口套長度、神韻)變化非常大。

  • 若過早預選,常常會因為小貓剛好在「可愛期」或「耳朵還沒長開」時被誤判,造成不必要的誤會與落差。

  • TITAN 的等級劃分,是經過育種結構、成長曲線與品種標準多項觀察後才做出的判斷。

❗ 但我們也誠實告訴您生物是活的,無法像模型一樣百分百預測。

即使在 3 個月時已接近定型,小貓在成長過程中仍可能因以下因素出現微幅變化:

  • 骨架發育速度不同(骨盆、肩膀展開程度)

  • 毛量與毛質變化(有些在冬季爆毛,有些夏季較稀疏)

  • 青春期結構轉變(下巴變強、鼻線更挺等)

這些變化可能讓貓咪看起來更接近賽場標準,也可能在某些條件上略為偏離原判斷,但大多不會有劇烈「掉級」或「升級」的情況。

💡 所以我們怎麼做?

  • 3 個月統一分級,是為了盡量準確、不過早承諾。

  • 分級前皆有完整記錄、結構評估與說明書,家長可參考後做出選擇。

  • 我們不保證「長大一定會得獎」或「絕對不會變化」,我們誠實地給出,當下最專業的評估。

7.我不懂品項怎麼選?會幫我分析嗎?

當然會,這正是我們使用這套分類的意義之一。

TITAN Cattery 的制度設計,不是要讓家長自己去猜「哪隻看起來比較好」,而是透過明確分級+詳細品項說明+專業陪選建議,協助您挑到真正適合自己的貓咪。

✅ 我們會提供以下輔助與分析:

1️⃣ 每隻小貓皆有獨立「品項說明書」

  • 包含耳位、頭型、骨架、毛量、眼神等結構評估

  • 搭配專業解說文字與實拍照片,讓您不懂品種標準也能理解評分依據

2️⃣ 選貓日當天可視訊或親訪,由我們協助逐一說明

  • 您可根據「個性互動」與「外觀條件」雙重考量挑選

  • 若不確定,我們會根據您的生活型態與偏好提供推薦建議

3️⃣ 不以銷售為導向、不刻意推銷高價品項

  • 有些家長偏好毛多、有些喜歡眼神柔和,我們會根據您的真實需求協助挑選,不灌輸「一定要選賽場比賽級才好」

💡 TITAN 分級制度的核心,不是讓你比較貴、誰比較厲害,而是幫助你「找到對的人」——找到那隻最適合陪伴你的貓咪。

即使您從來沒養過緬因,我們也會一步步協助您理解、選擇、陪伴,這才是我們所說的「負責任的繁育關係」。

8.講這麼多,我只是想養一隻貓,為什麼要這麼多規則?

我完全能理解家長的感受。對很多人來說,「只是想好好養一隻貓」,卻遇到一堆說明、分級、流程,會覺得好像有點複雜,甚至不太親近。

但對我來說,正是因為自己也是從「想養貓的家長」開始,才更知道這些規則的重要。

🔍 我曾經也遇過你遇過的:

我曾經也是個買貓小白,被說這隻很漂亮、這隻血統更好,當下小貓只有兩個月,我也不知道耳位是什麼、口套是什麼,更不懂為什麼價格差那麼多。只覺得:好可愛,我想帶回家。

但等到貓長大後,才發現和當初承諾的差很多。有人說體型會更大、臉型會更好,結果根本不是那回事;有人說有保固,出問題卻一問三不知。

🧠 所以我選擇把這些話「講在前面」:

比起用模糊話術推銷,我更希望把資訊透明地公開出來
每隻貓的條件、分級依據、價格落點、後續保固,都讓你知道你買的是什麼,不是買一個未知的希望。

🚘 換個例子來說:

你今天如果去買車,挑好了品牌與車型(比如休旅車),你接下來也會看到不同等級的配備選項對吧?
有的有四輪傳動、有的有通風座椅、有的有更高階音響,那你會根據自己的需求與預算做選擇,而不是通通賣一樣的車、用同一種價格賣給每個人。

在 TITAN,我只是把這樣的邏輯,套用在生命上,一樣是有價值區別的選擇,但不影響每一隻貓都是獨立、可愛、值得被好好照顧的個體。

💡 我不怕繁瑣,只怕讓你帶回家的是遺憾。

所以我們願意多說一點、做得細一點,不是因為我們想讓你多花錢,而是希望你花得清楚、選得安心、養得沒有遺憾。